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罕见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复发说“NO”公益活动启动

2021年05月26日 15:25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26日电  “对复发说NO”2021亚太NMOSD患者关爱日公益活动25日在北京启动,国内顶级神经内科专家、患者代表、公益组织代表等共同号召各界关注关爱患者,共同帮助患者迎战病魔、对复发说NO。据悉,活动将以北京为中心,同步联动上海、广州、成都以及新加坡等汇聚起支持NMOSD患者的能量。

  作为一种罕见的、高复发、高致残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主要损害视神经和脊髓,全球总患病率为1.82/10万,多发生在青壮年、女性偏多,亚洲人群发病率更高。患者会经历不可预测的复发,每一次复发都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残疾累积,从而造成失明和瘫痪等严重残障后果,甚至导致死亡。

  数据显示,约60%的NMOSD患者在1年内复发,90%的患者在3年内复发,平均来说,每个病人差不多1年有1次复发,患者残疾程度随复发次数增加而加重。对此,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许贤豪表示,今年5月刚刚获批的萨特利珠单抗填补了中国NMOSD治疗空白,萨特利珠单抗也成为中国首个NMOSD治疗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复发,降低因为疾病高频率复发带来的失明和瘫痪等严重残障,帮助患者正常回归社会,“现在更有底气对视神经脊髓炎复发说NO。”

  谈到如何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许贤豪称,目前中国的诊疗水平基本上与国际水平一致,而早发现是治疗的关键,一些患者可能症状不明显或者有症状后过一段时间消失了,便不会前去就医进行确诊,可能会延误病情。如果能早期发现,就能明显缩短起病到诊断的时间。

  对于高复发的疾病,如何能有效预防复发?许贤豪认为,患者紧张、劳累、着凉、感染、拉稀、咳嗽等,一旦身体里出现某种感染,哪怕是感冒,都可构成复发的诱因,因此一定要做好防范,尽量不要感冒、不要劳累。

  由此,他认为,做好疾病知识的普及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让普通百姓能够科学对待疾病。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崔丽英也谈到,降低NMOSD患者的复发风险是NMOSD治疗的关键。现在已经有了预防复发药物的获批,患者多了更多的希望。攻克疾病,让更多罕见病患者享受到平等健康权,和正常人一样拥有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这是医患共同追求的目标。”

  过去两年,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持续关注NMOSD患者,通过搭建“NMO关爱家园”公益平台及开展“拥抱希望”NMO患者关爱公益项目,从多维度和多层面为患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患者教育和疾病管理,为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有效帮助。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樊燕荣强调,今后将继续发挥公益平台的作用,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助力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疗生态体系的建设。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6000至8000种罕见病,目前中国已知的罕见病数量大约有1400余种,约有2000万人。截至2020年12月,国家药监局总计批准了95款治疗罕见病的药品上市。

  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表示,罕见病患者诊疗之路亟待开拓,但也欣喜地看到,中国罕见病防治事业已加速驶入快车道。同时,随着国家出台众多罕见病药物研发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在中国获批,惠及中国的罕见病患者和家庭。希望罕见病患者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并且有药可用、用得起药、能用上好药。

  目前NMOSD疾病的整体知晓度还比较低,为提高全社会对疾病和患者群体的关注,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联合了各个患者组织,自2020年起专门设立“5·25 NMOSD患者关爱日,希望鼓励所有患者珍惜生命、珍爱自我。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奕鸥呼吁,期待更多的罕见病特效药能够尽快的获批上市,让罕见病病友在解决疾病困扰之后,真正有能力、有尊严地实现自我、享受人生。未来,随着国家出台众多的罕见病药物研发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有效的药物将进入中国,解决罕见病群体面临的迫切问题,让更多患者有信心向命运和疾病一起说NO。

  据调查显示,疾病是导致所有患者失业/失学的主要原因,90%的失业情况和100%的失学情况都是由疾病导致,本该成为家庭经济支柱的他/她们却无法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更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梦想。

  活动上,患者代表莹雅(化名)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黄德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张星虎、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孙荣甲、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史园园、北京病通挑战公益基金会脱髓鞘项目组负责人杨启慧、中国罕见病联盟项目负责人郑佳音等共同启动对复发说“NO”全国系列公益活动。活动将以北京为中心,同步联动上海、广州、成都、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汇聚起支持NMOSD患者强大的能量。(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