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从北京竹子种植史 看气候冷暖变化

2021年04月17日 15:42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17日电(于立霄 徐婧)万木生发,春意正浓。然而,经历过特别寒冷的冬季,生长于北京的竹子会大面积死亡,再也迎接不来属于它们的春天。这与气候变冷或变暖有关,还是与极端天气频率增多有关?非也!业界认为,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难题,需要各国携手共同应对。

竹子在京存活至今不是偶然

  竹子大多生长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性喜温湿。然而,位于中国北方的北京,竹子生长的历史却十分悠久。

  据史料记载,早在辽金时代,北京的寺庙、园林等处就有栽竹记载。距今600多年前的元代,北京就有竹林分布。

  国际竹藤中心竹藤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范少辉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从竹子在北京的历史分布情况可以推测,辽金时期,北京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到明清时期,虽然北京气候寒冷,但由于水分条件较好,竹子仍有零星分布。

  位于北京北部的红螺寺,山门前有一片竹林,青翠挺拔,相传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据史料记载,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到此,看到寺前翠绿的竹林,甚为高兴并叫人好好看护,后来人们称这片竹林为“御竹林”,为红螺寺三绝景之一。

  竹子在北京地区能存活至今,并非偶然。范少辉分析,与北方树木相比,竹子对降水和气温要求较高,但竹子适应能力很强,能在北方多个地区生长良好,所以竹子在北京存活并不是偶然,单从红螺寺这片竹林看,也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目前,北京地区栽植的竹种大约有12个属66个种。黄槽竹、早园竹等传统品种已经适应北京的气候,生长良好。近年来,北京地区新引进的乌哺鸡、黄纹竹、桂竹等竹种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中国是世界竹资源最丰富国家

  竹子是地球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并具有巨大的碳汇能力。“竹子生长快,一次种植,长久利用。”范少辉说,中国是竹产业大国,竹产业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各类常见的植物树种中,竹林的固碳效果又快又好。据范少辉介绍,1公顷毛竹林年均固碳量4.91吨至5.45吨,是杉木人工林的1.5倍,是热带雨林的1.33倍。

  可见竹林在应对气候变化、固碳减排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目前,中国拥有竹类植物39属837种,面积约占全球竹林面积的20%,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极有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但是,中国的新发展理念是绿色发展。多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多年来,中国持续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让山川变绿,让百姓出门见绿,实现了森林资源连续增长。目前,中国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中国的森林碳吸收量对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变冷的话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范少辉认为,人为因素干扰气候变暖的作用非常小,因为冰川运动周期很漫长,并不容易被人类所察觉。

  范少辉举例说,位于中国中北部的黄土高原曾发现大象化石,可想而知当时的气温有多高,气候条件有多温暖。后来随着冰川作用温度下降,从距离当今比较近的朝代来看,在元代以前中国的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这也是为什么在元代北京就有了种竹的历史。

  针对近期极端天气频繁增多,强度越来越大,极冷或极暖天气接踵而至,这是为什么?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全球变暖会改变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洋和大气、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局地气候。”

  宋连春同时表示,过去“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变得越来越常见。大范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须高度重视并加强防范。

  有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到底是变暖了,还是变冷了?目前尚不确定。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还较为粗浅,需要人类共同探讨。减排是治本之策,既要提高全社会的气候韧性,也要减缓未来气候变化。中国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参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国际活动,携手共同应对挑战,而不是像国外一些人那样相互指责。(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