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首都体育馆完成场地转换 即将举办短道速滑世界杯

2021年10月18日 19:56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首都体育馆正在按计划有序完成花样滑冰到短道速滑的场地转换,将于18日前准备就绪,迎接短道速滑世界杯的到来。

  记者17日从“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北京赛区(海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述内容。

  北京2022年冬奥会测试赛之一的“相约北京”2021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于10月13日至16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花样滑冰测试赛设有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冰上舞蹈4个小项,共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31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其中中国运动员17人。比赛产生4枚金牌,12枚奖牌,中国队斩获2枚金牌,5枚奖牌。

平均每天运行时间20小时

  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首体团队在北京冬奥组委和海淀赛区组委会领导下,紧紧围绕办好赛事的态度、响应落实的速度、服务关心的温度,按照“一流场馆、一流标准、一流服务、一流业绩”的工作标准,坚持“防疫为先、安全为大、竞赛为要、协同为重、纪律为上”的工作要求,对标冬奥赛时整合全部29个业务领域测试要点,全要素、全流程做好测试赛组织筹办,场馆平均每天运行时间20小时。

  据悉,这是首都体育馆时隔4年再次举办国际赛事,也是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前110天,宝贵的测试机会。首体团队连续作战、敢打敢拼,圆满完成花样滑冰比赛各项测试任务,实现检验场馆设施、优化运行方案、锻炼核心团队、摸清办赛规律、磨合工作机制、落实属地保障、测试运行指挥的目的。

接待媒体33家、记者134人次

  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相关负责人称,疫情防控方面,紧紧依托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优势,科技赋能首体场馆群疫情防控工作整体布局。多措并举、条块结合、分兵把口、严格管理,做到闭环管理不跨区、不破环。养成全体人员疫情防控“下意识”。

  媒体运行方面,接待媒体33家,记者134人次。同语言服务配合,顺利完成混合区远程采访53人次、组织线上新闻发布会2场。志愿者方面,科学合理配岗,分层分类培训,展现青春风采,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展现靓丽志愿名片。

开展4次无接触颁奖

  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相关负责人称,形象景观方面,按冬奥场景应用景观元素,完成大规模、高强度压力测试,提升应对能力。引导标识方面,检验冬奥赛时设计方案,突出测试赛个性化,补充日语、韩语标识。技术方面,按冬奥赛时标准提供计时计分、成绩处理,检验场馆大屏、网络和系统环境。

  庆典仪式方面,开展4次无接触颁奖,运动员、嘉宾、升旗、音乐、宣告等各环节程序严谨,顺序流畅。人员方面,实战检验办赛队伍,提升统筹组织能力,为冬奥赛时练兵。指挥调度方面,环内环外统筹调度,线上线下联合指挥,确保关键运行问题的沟通协调和及时解决。

  国际滑联副主席雷克宁为首的国际滑联官员及各参赛队均表示,首都体育馆疫情防控措施严密、竞赛组织严谨专业、硬件设施焕然一新、场馆运行井井有条,符合一场综合性体育盛会的需求,无比期待北京冬奥会的到来。

时隔12年短道速滑世界杯再回北京

  测试赛期间,首都体育馆承担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比赛。21日至24日将举办2021/2022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两个项目对于冰面、现场环境等比赛要素需求不同,“冰场转换”成为首都体育馆的重中之重。包括冰面转换,温度、软硬度都将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调整;包括临时搭建的设施比如发令台、裁判席、防护垫等,都要进行转换。

  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美轮美奂的花样滑冰比赛已落下帷幕,电光火石的短道速滑世界杯即将开始,将有36国家351名境外人员来京,这是时隔12年短道速滑世界杯再次回到北京。作为北京冬奥会资格赛的首站,世界顶级运动员将齐聚首体,短道比赛参赛队伍多、竞技水平高,比赛轮次密,组织难度高,是一次更大的考验。将及时做好花样滑冰测试赛的复盘总结,更要提早做好短道速滑赛事的各项准备。(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