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延庆发布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 生物多样性为北京之最

2021年12月03日 20:38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3日电 (记者 陈杭)3日,北京市延庆区正式发布《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2021版)》(以下简称《名录》),这是延庆区首次正式发布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名录》共收录延庆地区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30目95科450种,包含390种鸟类,38种兽类,22种两栖爬行类,物种数量占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物种总数75%(北京市发布陆生野生动物共596种),延庆区是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涵养区。

成立首个区级自然保护地

  作为北京市的西北生态屏障,延庆区坚持“生态立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统筹全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建设管理。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自5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后,加大监测力度、开展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同时收集、整理全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数据,从而编制《名录》。

  本次发布《名录》的原始资料来源于野外监测数据,红外相机影像资料,各个保护区巡护记录、科学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参考《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北京兽类志》、《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北京鸟类志》、《中国两栖动物检索及图解》、《中国蛇类》、《北京脊椎动物检索表》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等资料进行编制,并经专家论证、筛选和确认形成。

  “从2005年在野鸭湖记录鸟类16目52科233种,每年我们都在不断完善这份名录,到这次认定的21目71科390种,见证了整个延庆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今后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科研监测人员方春说。方春自2005年从事监测工作至今已有16年了,亲眼看着野鸭湖这片湿地越来越大,延庆物种越来越丰富,好多新物种由方春亲自发现,2013年3月,鸟类监测过程中,方春发现在8只白枕鹤的身影中发现了2只白鹤,当时的他十分激动的说,“红脸、白身子、翅膀尖为黑色,这是白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次的监测太有成果了”。

  在这份《名录》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有9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包括豹、彩鹮、白头鹤、玉带海雕、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包括豹猫、中华斑羚、灰鹤、黑翅鸢、长尾林鸮、团花锦蛇等。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4种,其中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种,包括花面狸、蓝翡翠、灰头绿啄木鸟、黄纹石龙子等;北京市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包括麝鼹、大耳蝠、牛背鹭、凤头潜鸭、黑斑褶皱蛙等。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名录》中收录的彩鹮和短嘴金丝燕,在《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鸟类》(2021年4月发布)中无记录,填补了北京市鸟类多样性记录的空白。

建立首个区级野生动物救助站

  2016年,延庆区建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区级野生动物救助站,2021年因机构改革,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成立,野生动植物保护救助中心作为下设分中心,承担延庆区野生动植物救护、疫源疫病监测和陆生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的职责。

  从2021年年初至今,救助中心共救助陆生野生动物109只,隶属于22目29科,包括救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雕鸮、燕隼、豹猫等;收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野猪等,收容救助量大、种类多,已经成为北京地区除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之外最具社会影响力的野生动物保护救护部门。

  在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方面,完成了2021年15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涉及2500余户受损户的损失核查工作,补偿金额约250万元,体现出“国家政策好、动物吃得饱、农民损失少”。

  延庆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救助中心负责人郭旭雄向我们介绍,近年来延庆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中心救助的野生动物信息多来自于市民热线电话。本次放归的豹猫、雕鸮、普通鵟,也是工作人员接到市民电话迅速赶往现场,及时救治并带回救助站,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休养后,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均以达到放归标准。

  延庆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救助中心负责人郭旭雄还表示,延庆区从2002年开始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工作,比北京市早7个年头,补偿金额逐年增加。这也从侧面说明,延庆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野生动物数量增加,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秋去冬来,时节如流,巍巍的海坨山顶上覆盖着皑皑白雪,静静的野鸭湖上铺陈着纯净冰面。本应草木凋零、万籁俱寂的严节,延庆区却异常热闹。作为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中的中转驿站,每年冬春、秋冬季节,大量候鸟来到延庆停留,为长途迁徙做足准备。

  为了给越冬灰鹤等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延庆区在野鸭湖湿地为鸟儿们打造了330亩的“候鸟食堂”,取名“食源地”。这是一片“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特殊农田,种植了玉米、高粱、大豆等鸟类喜欢的农作物。自10月上旬,监测人员已陆续观测到近30万只迁徙候鸟,预计整个迁徙季会达到50万只候鸟,灰鹤同步监测数量可达5000-8000只,是北京最主要灰鹤越冬地,可谓是“灰鹤营地”。(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