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政协委员建言高质量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24年01月23日 22:59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23日电 (记者 刘文曦 徐婧) 如何紧跟国际科技创新前沿,持续增强北京实力,高质量建设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委员们从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挖掘特色创新赛道、扩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吸引年轻科技人才等方面建言献策。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高级工程师傅川围绕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等层面,为高质量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建议。

  傅川认为,国家级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高度聚集,是北京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和最大优势。保持提升北京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需要持续加大对教育资源优势的投入。建议北京应时刻对标科技创新前沿,建设一个与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同步同频的创新生态;加强对国家实验室的走访和对接工作,为科技创新的各阶段和各种人才提供发展环境。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新兴战略性的地区,是驱动科技引领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政协委员、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李惠光认为,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具备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潜力。为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机遇并巩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地位,李惠光建议,北京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全面贯彻网络强国的战略,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提升政府服务和电子政务的水平,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北京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他称,应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体系。通过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多场景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储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

  他还建议,加强北京与香港高校和个人机构合作。构建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实施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引导和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制建设。

  围绕如何提高北京对年轻教育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来自科学技术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翟俊宜从上升空间和生活保障两方面提出建议。

  翟俊宜认为,北京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给年轻人提供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科研氛围,但如何建立良好的评价体制和体系亟须解决。他指出,针对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突破等,应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和方法进行相应的细化;在生活保障方面,建议给予适当照顾以解决子女上学、通勤距离较远等问题。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院士陈春英也建议给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她认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进行创新非常重要的群体,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加宽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完)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